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要用工事換時間,只有這樣才能保住勝利,保住最後更多的戰士能活下去,這對於任何一名戰地指揮官而言都是極其殘忍的決策,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的戰士們犧牲在前線,而他手裡卻必須保存著足夠的彈藥應付後面的戰鬥。
這是一種心靈上的摧殘和折磨,以至於任何的其他人都難以理解他所承受的自責和堅強。
兒玉源太郎在西側遇到的情況和野津貫道一樣,雙方一直打到了6月15,野津貫道才換了一個方法,在斜線陣地上轉攻為守,集中兵力強攻夾河橋,夾河橋這個時候已經被炸掉了,野津貫道只能利用原有的橋墩重新搭浮橋的方式衝過去,派了一個師團去強攻望水臺。
宋彪打到這個份上也沒有多少兵力,他在望水臺派駐的部隊就是胡大林的一個預備步兵團,望水臺在15下午失守,甚至連胡大林也戰死後,晚上,他只能親自指揮兩個主力步兵團將陣地奪了回來,同時在晚上將浮橋炸掉。
此後雙方就在這裡來回拉鋸戰,野津貫道總體上是吃虧的,因為他的炮兵不如宋彪的炮兵旅兇悍,搭了幾次浮橋都無法強衝過去。
直到6月18,兒玉源太郎才指揮大迫尚
中將的第7師團奪取了柳木嶺陣地,爭取了足夠時間的宋彪沒有
費兵力去爭奪該陣地,因為已經沒有必要,大部分的工事、封鎖線、碉堡都被打光了,奪取回來也防守不住。
這種大規模的高質量、高水平的會戰歸結底還是在拼時間和人數。
宋彪從撫順出來之時有4。4萬人的兵力規模,擊斃川村景明大將的三道嶺突襲戰沒有損失多少人,擊斃大山岩元帥的遼陽突襲戰倒是損傷不小,前後折損了三千七百餘人。
此後將工兵團、運輸團都拆開重組了十個步兵團、一個炮兵旅、一個騎兵旅。即便如此也就是不足4萬人的兵力規模。
遼陽會戰打到6月19,宋彪手裡已經只剩下2。4萬人,這還是將兩個民兵大隊當作新兵填補到各個步兵團的結果。還好他將運輸、後勤、工兵等工作都拆給了新增募的運輸大隊、後勤大隊,否則將更為慘淡。
軍是三個主力步兵師團、三個後備步兵旅團、一個炮兵旅團、兩個炮兵聯隊、一個騎兵旅團,外加多支總兵站步兵大隊,10。4萬人的大部隊衝過來。原本目標是要在三天內奪回遼陽,全軍隨之後撤到遼陽防線,穩固現在的戰略成果。
結果這10。4萬人打了整整十天時間還沒有奪回遼陽,折損了6。5萬人,表面上。勝利的天平已經倒向了軍,奪取遼陽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可在整個東北戰場上,由於
軍大規模
調主力反攻遼陽,俄軍五個集團軍順勢大規模壓上來,除了希木乃典的第三軍和黑木為幀的第一軍外,其餘各軍的陣地基本丟失,被迫收縮。
兒玉源太郎作為最高參謀長。他選擇的備用方案是全軍向著遼陽地區收縮。第五軍和第二軍負責在燈塔鎮防線進行斷後,使得大部分軍都能撤離戰場。
如果野津貫道和兒玉源太郎還有足夠的時間,他們可以慢慢靠人數優勢耗死宋彪,但在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沒有時間,只能繼續調第10師團和兩個炮兵聯隊加速強攻遼陽。
由於兵力嚴重不足。陣地過於漫長,宋彪放棄瞭望水臺和望寶臺陣地。據守縣城周邊的最後防線,同時試圖依靠魯山、首山、龍鼎山這一系列的堅固防線上和軍頑抗到底。
當宋彪將防線壓縮。他的機槍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雖然迫擊炮彈全部打光,野炮、加農炮和28釐的榴彈炮照樣威猛無比,反過來轟打軍在柳木嶺的陣地。
此時的宋彪已經將指揮部放回到縣城裡的千佛寺,圍繞縣城密集的和對手抗衡,還好炮彈的數量充足,足夠他的炮兵不斷壓制對手,以至於軍缺乏強攻城牆的機會。
也許宋彪還不能算是極其高明的前線總指揮官,但他在這場戰爭裡至少做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沒有給對手抓到太多的失誤,僅有的兩次失誤也沒有造成潰敗。
堅守,再堅守。
1905年6月22的傍晚,宋彪在指揮部裡進行最後的物資清點,所有參謀官都在忙碌的計算著,每個人都有忙不完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