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以德國陸軍的素質,只要他們開始這麼做了,法軍簡直像是爛泥一樣難以阻止。

這倒是有點讓宋彪驚悚了。

他有一種驚悚的預,預巴黎會被德軍攻下。

這樣的憂慮讓宋彪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抉擇,但在仔細而慎密的思索後,他還是決定提前向德國宣戰,即便法國最終戰敗,他也希望是在此之前收復青島。

德國駐華公使辛裡平向zhōngyāng內閣提出警告,他信誓旦旦的表示德國將在歐洲大陸迅速擊敗法國,贏得最終的勝利,如果中國正式向德國宣戰,德國絕對不會輕易的饒恕中國。

這樣的挑釁反而讓宋彪到很深的厭惡。

9月1。在距離中法約定的最後宣戰期限還有三天時間,帝國內閣zhèngfu正式對德國宣戰,中斷兩國外,並向德國駐膠州灣的駐軍和德國遠東艦隊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軍在24小時內離開膠州灣,但在寧波港,法國亞洲艦隊和zhōngyāng海軍臨時組建的zhōngyāng艦隊已經匯合完畢。試圖將德國遠東艦隊徹底擊潰在東海。

9月2中午14點,第一步兵師和駐濟南的第十五步兵師對德軍發動進攻,辛裡平被迫離開中國。在離開之前,外部的副部長梁敦彥和辛裡平達成一個秘密協議,德國遠東艦隊可以宣佈向中國投降。如果法國戰敗,依據中法同盟協約,中國將可以退出戰爭繼續保持中立,戰爭結束後,中國可以歸還德國遠東艦隊。

德國遠東艦隊司令克文森拒絕了這一協議,率領艦隊撤離膠州灣後,在浮山灣海域和中法聯合艦隊戰,導致一艘老式的鐵甲艦和多艘巡洋艦被擊沉,在自毀最後一艘鐵甲艦後,克文森才同意投降。

幾乎是與此同時。德軍在歐洲西線戰場提前發動了馬恩河戰役,法軍總參謀長霞飛在此之前一直採取戰略撤退,雖然讓德軍佔領了比利時和法國東北部,但並沒有讓陸軍遭受過多的損失,而在此時。霞飛說服了英軍,與法軍組成聯軍共同在馬恩河和凡爾登、巴黎之間完成對德軍的阻擊。

辛亥戰爭對世界軍事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但是法軍並沒有真正的去理解和分析這一戰爭,只是簡單的增加了輕機槍和衝鋒槍的購置數量,相對於法軍,德軍則更為完整的研究了整場戰爭中的戰術意義。

基於德軍在攻佔比利時和追擊法軍過程中所展現的壓倒軍事實力。整個世界都深深的到恐懼和懷疑,懷疑法國能否抵擋德意志帝國陸軍。

甚至連宋彪都對法軍到失望和很深的懷疑,在德軍在馬恩河北岸發起大規模攻勢的這天晚上,宋彪將蔣方震和舒方德都喊到御房,和他們兩個人一起討論法軍能夠抵擋多久的問題。

蔣方震和舒方德的觀點正好完全相反,舒方德認為德軍實力強悍,作戰勇猛,紀律強,法軍此前已經一戰即潰,後面肯定會再次重蹈普法戰爭的覆轍,要不了多久就會被德國攻下巴黎,而蔣方震則認為法軍現階段還屬於戰略撤退,並沒有大部隊遭到圍殲的局面,隨著德軍進一步深入法國境內,補給將會逐步制約德軍的速攻,加上英軍的加入,雙方很可能在巴黎周邊地區形成長期的消耗戰,一旦進入這樣的局面,局勢就會逐漸不利於德軍。

人的才能在這個時候就能體現出來。

蔣方震的觀點是很清晰的,德軍在借鑑中辛亥戰爭的基礎上,大規模的增加了衝鋒槍和輕機槍的裝備數量,從帝國引入了擲彈筒和60mm迫擊炮專利在本土生產,同樣是大量列裝部隊,包括在戰術上也明顯受到了辛亥戰爭的影響,而這就對德軍的後勤補給提出了更大的難題。

辛亥戰爭期間,東北軍的實際主力作戰部隊就是30萬的規模,隨同作戰的附屬部隊、新編部隊在40萬規模,負責後勤、工事和協同進攻等工作,同時配備了60萬匹挽馬和270萬勞力,外加三條鐵路的大規模運輸,這樣才能保證東北軍的一路速攻。

不僅與此,東北軍對機動快速進攻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更為深處,已經幾次進行過大規模的調整,通過擴大基層部隊的士兵數量,平均化減輕單兵負擔的方式推動部隊的快速機動作戰,即便如此,東北軍尚只能保證四到七天的作戰能力。

從德軍現階段的編制來看,德軍顯然沒有意識到一個步兵班14人和10人之間的巨大差別,要知道在辛亥戰爭期間,東北軍的很多步兵班都是20人的大編制,用人數優勢來平均行軍負荷。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

蔣方震這番頗具遠見的判斷倒是提醒了宋彪。

此時已經是深夜時分,三人在御房裡討論了很長時間。宋彪坐在龍上琢磨著蔣方震的意見,沉良久才和蔣方震、舒方德兩人說道:“德國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在東線只保留了少量的兵力,將主力全部集中西線,明顯是想要速戰速勝,以最快的方式消滅法國。這樣的想法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這個戰術思想貫徹的時間可能有點太長了。而在過去的十年間,作戰理論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溝壕戰的出現。以及溝壕戰理論的發展,這對於德軍的速攻計劃是一個極大的障礙,其次是武器的變化。輕重機槍、衝鋒槍和迫擊炮的出現一方面讓突破溝壕防線變得容易。一方面又變得更難,這就取決於雙方武器的水平,其實在武器的水平上,英德法三方實際上都沒有形成絕對的代差,法國確實是很混蛋,為了一點芝麻事情都能拖沓半年,我們1911年就建議法軍使用7。62mm步槍彈,他們也同意,結果到今年初的都還沒有正式列裝,六月份的時候急了。緊急和我們訂購,訂單下了,國會吵吵鬧鬧又要反悔,繼續要訂購法國自造的武器,結果法國的國營軍工廠更拖沓。又說不利於他們出口外銷,還是要搞8mm步槍彈,所以說,法國就算是戰敗也不值得同情。”宋彪這一說,舒方德倒是聽糊塗了,不明所以的繼續和宋彪詢問道:“皇上。那您覺得到底是法國能贏,還是德國能贏?”宋彪沉默的不答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蔣方震則道:“至少馬恩河一戰中,法軍會吃虧,可德軍也佔不到大便宜。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是我們指揮德軍,英法聯軍目前在馬恩河部署的兵力大致不會少於一百萬,德軍的規模大致相當,武器水平和訓練水平大致差不多,你說咱們有沒有可能圍殲英法兩軍?現在的問題是德軍在戰術上有優勢,在補給上處於劣勢,如果雙方堆兵的規模繼續擴大,人數越多,戰術優勢的影響就會越小,補給劣勢的影響就會越大,如果德軍繼續深入,深入的越遠,問題越複雜。我們當初平均算下來,保障前線一名主力士兵的作戰要配備1個附屬兵員、1。5匹馬力和8個民夫,背後還有三條鐵路線,換而言之,在一百萬陸軍的規模下,德軍要配備150萬匹馬力和八百萬的勞力,以及一百萬的二線士兵從事工事、補給等工作。如果德軍做不到這一點,前線主力部隊突進的越快,後面的問題就越多。”宋彪這時才一聲嘆,道:“戰爭,永遠是打完之後才能知道結果,因為戰爭是靠人來指揮,靠人來執行,而人永遠是最大變數。”說到這裡,他和舒方德問道:“陳其採和新華公司在法國那邊談的怎麼樣,按照道理,國內賣給法國的第一批軍火差不多也該到了法國了?”舒方德道:“到了。只不過法國那邊的情況很複雜,也很混亂,都這麼火燒眉的時候還挑三揀四,我們的槍支彈藥都是庫存品,今天訂貨,二十天後就能法國,而法國各家軍工廠本達不到這種速度。法國戰時委員會的問題真是讓陳其採都不知道該如何說,他昨天和我回了一封密電,認為法國後勤部門的態度也很匪夷所思。”宋彪只能答道:“所以叫奇葩。”對法國瞭解的越清楚,宋彪越覺得法國是一個奇葩國家,這樣的國家居然也能打贏一戰、二戰,真不知道德國人該作何想?

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一個所謂共和國的各種弊端,每一件事都能扯皮。

所以說,拿破崙確實是一代奇才,能將法國這樣的國家捏合成一個歐洲第一軍事強國,實在是非常之不容易。

就拿7。62*54cr型步槍彈這個很簡單的事情來說,設計一款新型步槍子彈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工作,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大量的測試實驗,對外殼、彈徑、裝藥量、、底火配方進行一系列的調整才能達到軍方最終想要的結果,如果以後要以此為基礎設計步槍,那就更需要這些測試結果。

帝國願意將7。62*54cr型步槍彈的所有數據提供給法國陸軍部,雙方統一步槍彈藥,有利於盟國的後勤工作,而法國陸軍部最初是完全同意的,但到內閣zhèngfu和國會這邊就變得莫名其妙了,一派認為法國是陸軍大國,從中國引入技術顯得法國無能,會被外國嘲笑(這個時候就忘了法國陸軍部還要求引入波普寧衝鋒槍和60mm迫擊炮的生產專利);另一派則是認為法國應該繼續堅持8mm步槍彈。

總之,一件本該立刻決定的事情在法國爭論了整整兩年,最終定下來後,法國陸軍部才決定在此基礎上研製新型步槍,所謂研製也就是繼續在貝蒂埃步槍的基礎上再次改進。

宋彪當時確認了這一消息之後的覺簡直是要瘋了。

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步槍問題絕對是一個譏諷,但這裡面的痛苦和自嘲大概只有法國士兵自己心裡明白,很顯然,只能有三發彈夾容量的貝蒂埃步槍連莫辛納甘步槍都不如。

和這樣的一個奇葩的國家締結同盟,回過頭來看一看,連宋彪自己都覺得匪夷所思,他覺得自己當初一定是被法國人的法郎昏了雙眼和智商。

好在法國已經進入戰時委員會掌控大權的時代,一切都將進入一個簡單有效的軍事化統管一切的時期,或許連法國自己都清楚,他們這種吵吵鬧鬧的辦事風格一旦用於戰爭時期,那就真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讓德軍佔領全國。

s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