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恭賀革命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蔭昌心裡很痛苦,見到段棋瑞卻像是終於找到了一點希望,匆忙拉著段棋瑞坐下來,嘆道:“局勢已至今,當初若不退袁大人,何來今啊?”段棋瑞微微的也是同樣一聲嘆,他們心裡倒是都明白,假如袁世凱還在直隸總督的位置上,控制著北洋六鎮,就算未必是東北軍的對手,也絕對不至於會像這樣一盤散沙,各鎮任由東北軍切割成碎片。

段棋瑞抬頭看了蔭昌一眼,心裡也有很多的慨,道:“總督大人,局勢已經到了這一步,朝廷必定不保了,別再讓馬龍標和第二鎮北上了,坐地自保吧,好歹還能牽制東北軍一鎮半鎮的兵力,若是讓咱們直接北上,半道進攻別人的陣地,那真是無疑於找死啊。”蔭昌急道:蘭‘我雖然也是這樣想的’可是聖旨已下,聖命難違,第二鎮就是不去也不行啊。”馬龍標站在一旁,恨道:“總督大人,非卑職不盡忠盡職,奈何局勢已經如此,難道要我們全鎮將士白白去送死嗎?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是亂命乎?朝廷一會一個說法,一會一個電令,我看咱們還是就地駕吧。”蔭昌心裡很難受,可不敢硬,既然宋彪已經到了開平,那就是一切都晚了,現在非要迫第二鎮北上救援京師,那就是等於別人去送死,誰都不想北上和東北軍對打,急了就是軍亂。

想了想,他和段棋瑞問道:“現在重新啟動袁總督,你以為如何?”段棋瑞這才急罵道:“用,朝廷是自作孽不可活,事情都到了這個份上才想起重新啟用袁總督,哪裡還來得及,不等袁大人回到保定,東北軍就已經幹翻了京師。只要一聽說宋彪已經到了開平,誰還敢打啊,我和馬統制剛剛還估算過,東北軍全軍入關的話,那基本相當於咱們北洋軍的二十二個鎮,我們尚有一個鎮在濟南,第三鎮已經一半投降,一半潰敗,四鎮之兵加上衛軍想和二十二鎮對抗,無異於飛蛾撲火。何況東北軍的主力王牌是第一重炮旅,全旅四門重炮,一發炮彈比咱們乃毫米的炮彈重三倍,初速又大,程又遠,本不能打機槍還比咱們的步槍多,步槍比咱們的人還多幾倍,再加上人家已經到開平全軍調度的極快極猛,本不留給我等絲毫之餘地。如今他以六個鎮的兵力合圍京師,各鎮墜門火炮,再加上兩個炮兵旅栩門輕重火炮,五百門大炮齊聚京師,誰敢和他們對打,嘀二十鎮和第三鎮的火炮也在他們手中,此仗至此是真的不能打了。

馬龍標忍不住嘀咕道:“提督大人,這仗不能打的事,怕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您就別再說了,說的我心裡涼颼颼的,好比是一把尖刀頂在肚子上。想到他宋中堂已經到了開平,怕是各路官兵都不敢動彈了只怕是苦了趙國賢和吳鴻昌他們,非得硬著頭皮上陣,白挨一頓打,死多少弟兄怕都是難說的事,指不定就全軍覆滅。

段棋瑞心裡痛苦,可他也沒有辦法。

第二鎮和第六鎮是他一手督練的鐵軍,平生心血都在這裡眼看著到了這份上,他也不希望將士官兵們去送死,所以,他這一次是特意過來勸說馬龍標不要北上,就留在保定觀望局勢。

他估計,只要第二鎮不北上,東北軍暫時也不會對付他們。

東北軍的陣地戰是極其厲害的,遼陽會戰的時候就已經聞名天下,只要對方將溝壕工事建好別說他們北洋軍第二鎮衝不過去,就算是北洋軍六個鎮聚集起來也衝不過去。

想到此處段棋瑞就和馬龍標、蔭昌勸說道:“對手是宋將軍嘛,咱們就賴在保定當縮頭烏龜也不丟人,出去反倒是肯定必死無疑。咱們真要是衝上去,被別人一個陣地戰打光了,東北軍留在涿州看守咱們的部隊也要繼續參加圍攻京師的作戰,咱們連牽制作用都沒有了。所以,此時務必要縮頭,他們大挖工事,咱們也大挖工事,咱們不投降,不背叛朝廷,可也要量力而為。”馬龍標當異拍著大腿,道:“還是老統制說的對啊,我他媽的也就是這麼想的啊。”蔭昌心裡無語,他只能說良弼這個事辦的太差,他雖然是直隸總督卻無轄管六鎮的實權,實權都在他良弼一個人手中,現在好了,他在保定居然也無法調動第二鎮的兵力,只能坐視京師被圍困。

北洋六鎮的鬆散佈局和群龍無首的局面給東北軍發揮自身的快猛風格,創造了極佳的條件,在宋彪抵達開平短短兩天時間裡,東北軍大部隊就已經陸續抵達關內,第一步兵師和第一騎兵師將北洋六鎮切斷,第一鎮和第六鎮就只能坐守在京師裡,毫無外援可言,而東北軍的第二步兵師作為主力部隊,直接進駐通州,第三步兵師和第二炮兵旅位於薊縣。

第一炮兵旅、第五騎兵旅和第五步兵師陸續抵達開平匯合,第二騎兵師攻陷張家口之後繼續南下,第四騎兵旅則抵守張家口和宣化等地,團團圍住京師。

從關東各地調的十一個巡防支隊守在錦州、山海關、灤州、開平沿線,控制著鐵路,清政府雖然下令海軍炮擊錦州等地,海軍卻遲遲未有出動。

其實,大家都知道清政府這一次是真的撐不住了,東北軍的速度太快,動作太猛。

以前不清楚宋彪的用兵水平,現在一對比,各路新軍都知道真的差距太大,北洋軍這邊是體會更深,愈發不敢和宋彪對戰,能跑就跑,能縮就縮,堅決不敢打響第一槍。

行軍打仗歷來有四怕,一怕領龘導,二怕隊友,三怕部下,四怕對手,北洋軍的實力絕對不差,真要能全力而上也絕非東北軍可以速勝的對手,可北洋軍現在的問題就太複雜了,一是遇到了神一樣的對手,二是有良弼這種本無力駕馭三軍的領龘導,還有一群都屬於飯桶水平的隊友,最後還有一群本不願意和東北軍戰的部下。

如果是袁世凱指揮三軍,段棋瑞、馮國璋、王士珍、鐵良擔任各鎮統制,未必就真的擋不住東北軍,首先是集中兵力鎮守山海關和開灤,調配海軍北上攻擊錦州,東北軍就無法順利入關。

哪怕是讓東北軍入關了,集中兵力在庇坊、通州、保定,守住京漢鐵路、正太鐵路的叉口,從直隸、山西調集兵力馳援京師再保護京師滿族皇室後撤到保定,或者直接撤退到山西,利用太行山和東北軍相抗衡別說是守三個月,就是據守半年也有可能。

現在這個仗打成這樣子,那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就算將宋彪調過來指揮北洋軍也無法扳回局面,這不是某個人的問題,而是從上到下都有問題,當然,問題的源還是在良弼和峨灃的身上。

從袁世凱被免職之後,宋彪在東北多等了兩年,實際上就是在等段棋瑞、馮國璋、王士珍、鐵良這批人被良弼排擠出局袁世凱和這幫人一旦離開,北洋軍的運轉就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問題。

良弼這個人說到底還是不行,他從龘本陸士畢業,這本身也就相當於一箇中專畢業生在此之前,良弼也沒有任何從軍履歷和其他的閱歷,不像鐵良、袁世凱都是從下面一步步熬出來的,不像段棋瑞、馮國璋、王士珍是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都是有真才實幹和控制部下的能力。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