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學霸之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這個山裏,沒有一個人能真正瞭解宋彪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別説是他們,就連宋彪的高中同學和營部裏那些戰友也不清楚,大家只知道宋彪是一個很彆扭的牛人。

用宋彪自己的話説,他們家盛產學霸。

宋彪的爺爺是三十年代留學德國的社會心理學專家,號稱是唯一見過弗洛伊德本人的老牌學霸,他姥爺是留學蘇聯的冶金工程學專家,也是一個老牌學霸,想當年兩位老學霸一起打下牛棚,從此成為知己,後來就安排兒女相親之類的,最終制造出宋彪這個彆扭孩子。

宋彪父親在八十年代曾留學西德深造機械力學,回國之後就成了國內第一代結構力學有限元法領域的超級學霸,基本在他們學院和該領域有關的所有論文,沒有他父親簽字都別想發表出去。

他母親是亞洲近現代史領域的專家,一直是在外部工作。

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宋彪自然很扭曲,小時候就稀奇古怪的讓大人摸不着頭腦,他初二的時候第一次找父親問題目,結果是“ufo大氣層飛行動力理論和飛行包線猜想”高中畢業之時保送父親的院校讀機械設計專業,他自己覺太扭曲,莫名其妙的就去當兵了。

家裏當時比他更彆扭,可一貫不懂這孩子的心啊,索就隨他去吧,大不了服完兵役再回來讀大學,結果更彆扭,他居然又申請當志願兵。

部隊那時是真想要他,支隊政委特意準備打電話和他家裏溝通一下,讓他的家人理解國防,結果一看這學霸家庭的名單,最後愣是沒敢打過去。

宋彪的彆扭之處特別多,他對本三十步槍和莫辛納甘步槍興趣,於是就將兩個槍都拆成零件相互比較,一個人坐在火堆旁邊琢磨着,找了一個標尺在那裏量來量去,想要推算三十步槍的後坐力到底低在哪裏。

莫辛納甘步槍的後坐力算是比較低的,比李恩菲爾德還要低,口徑差不多,唯一的解釋是前端閉鎖槍機,回程較長,較為複雜繁多的槍機零件產生的摩擦阻力系數和應力變化也緩衝了後坐力。

三十步槍呢?

顯然是口徑更小,他覺得三十步槍的槍機應力變化應該是很小的,基本就是全靠小口徑在解決後坐力問題,因為應力變化小,槍械在整體應力轉變的係數值也低,特別是擊過程中的槍膛和槍管變化極低,由此保證了更高的準度和平直的彈道。

僅僅是從材料的抗應力變化係數上説,他個人本三十步槍的槍管材質可能還不如莫辛納甘,三八大蓋有沒有改變還不好説,至少現階段是不如的。

如果單純是從提高度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本沒有必要將步槍子彈口徑縮小到6。5mm,唯一的解釋就是在整個設計中,因為材料和加工度的不足問題,降低口徑減少後坐力和應力變化是達到設計要求的唯一辦法。

換而言之,本必須採取這樣的口徑設計,應該説是很聰明的設計,一個小小的口徑變化就解決了本工業生產中所需要面對的所有問題。

由此進一步推論,如果要將三十、三八步槍的口徑增加到7。62mm,那就必須先解決工業生產中的各種問題,因為三十、三八步槍的槍機設計更為優秀,零件更少,結構更簡單,相應的,隨着反坐力產生的應力就越大,材料要求就越高,加工度就必須隨之提高。

就1904年的本工業水平而言,真要將三十步槍的口徑增加到7。62mm,那恐怕就悲催了,能否大規模生產都是一個問題,面臨的難度恐怕比李恩菲爾德步槍更糟糕,如果採取降低能參數的方式大規模生產出來,最終能又未必比莫辛納甘步槍更優秀,那才叫真正的彆扭。

原來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別扭的破事兒,一點都經不起推敲,非要將對手想的那麼高明做什麼?

反過來想,難道軍就不想解決步槍威力小的問題嗎?他們要是不想解決,小本兵閒着的時候為什麼都要將子彈拿出來挫一挫、蹭一蹭?

宋彪將兩支步槍重新組裝上,坐在火堆旁繼續琢磨着這些彆扭事兒,拉着槍栓折騰着,對比着,心裏不停的犯嘀咕。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