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海軍超越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國的第一艘皇帝級高速戰列艦已經基本在江南造船總廠竣工,明年3月即將下水試航。而本的大和號也在1937年初緊急開始了建造計劃,因為工程規模龐大,而本還真正的缺乏現代工程管理經驗,距離完工預計還需要一年至兩年的時間。

本的大和級戰列艦完工之前。帝國的兩艘皇帝級高速戰列艦都將順利完成服役,就戰列艦的總噸位而言。帝國海軍的戰列艦規模第一次同本海軍保持在同等規模。

本海軍現有河內、金剛、扶桑、伊勢、長門、紀伊六級戰列艦,金剛級是從戰列巡洋艦改裝而成的高速戰列艦,河內級、扶桑級、伊勢級、紀伊級各有兩艘,前兩級原則上還不屬於高速戰列艦,真正有資格稱之為高速戰列艦的有金剛、伊勢、長門、紀伊四級,總計10艘主力戰列艦。

紀伊級戰列艦屬於長門級戰列艦與大和級戰列艦之間的過渡艦型,起初這一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在華盛頓海軍公約簽署之後就被取消,但為了同中國海軍造艦計劃競爭,1935年12月就秘密開始建造,第一艘在1937年7月份服役,第二艘也在近期服役。

因為海軍經費被帝國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大幅度牽扯,本並未能在航空母艦的建造上同帝國保持相等的競賽,目前現役的海軍航母總計5艘,除了蒼龍號和鳳翔號,其餘都是臨時改裝和改變建造計劃而建造的航母。

戰列艦的競賽非常耗錢,為了對應中國海軍臨時增加的戰列艦建造計劃而增加了兩艘紀伊級,直接將其他海軍經費消耗掉。

在此之前,中海軍也進行了長達十年的巡洋艦競賽,對於本經濟的損傷是非常厲害的,同時使得本明顯處於海軍強而陸軍和空軍都明顯弱小的狀況,而本的工業主體投資也幾乎都集中在重工業和軍工業,整個國家經濟被長期的軍備競賽拉扯的徹底畸形。

至此時,中國海軍在戰列艦領域擁有震旦級、青州級、豫州級、涼州級、皇帝級五級別的戰列艦,涼州級戰列艦和後來改變成皇帝級的雍州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在1935年就完全公開,也是帝國明顯要拉扯本再次在海軍戰列艦進行競賽的策略,最終在帝國確定建造四艘涼州級和四艘皇帝級高速戰列艦的同時,本也臨時增加建造4艘紀伊級和4艘大和級戰列艦的規劃。

本和中國搞海軍競賽很吃虧,帝國在1935年至1937年建造了8艘戰列艦,4艘涼州級戰列艦和一艘皇帝級戰列艦是帝國海軍的訂單。而其餘3艘分別出口到伊朗、泰國、巴西,在帝國4艘涼州級戰列艦同時服役之時,本卯足全國之力也只是完成了兩艘紀伊級戰列艦的建造。

即便如此,帝國仍然擁有足夠的餘力新建兩艘航母和多艘護航巡洋艦,雙方的軍艦建造實力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

帝國海軍現在擁有4艘震旦級、2艘青州級、4艘豫州級、4艘涼州級戰列艦。震旦級屬於無畏艦水平。而此後建造10艘戰列艦都屬於高速戰列艦。

相比本海軍過去不斷拆毀的舊艦,帝國海軍起步雖然較晚,卻是從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和德國巴伐利亞級戰列艦的基礎上起步,直接收了當時英德兩國的戰列艦建造的技術和設計經驗。而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也保持了較高的設計裕度空間保證後續的升級,這使得帝國在戰列艦上的每一分錢的投入都很值。

帝國最早在一戰時期建造的4艘震旦級戰列艦在經過現代化的改造升級後,反而因為噸位較低,擁有更為靈活的作戰特點,也是在中海洋線之間最活躍的四艘軍艦。

從豫州級開始。帝國就已經積累了更為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實力,在整體建造水平和防禦裝甲的鍛造上擁有更為充裕的實力。

在戰列艦的對比上,依靠強大的艦船建造實力,帝國海軍戰列艦的總體實力第一次超越本海軍,帝國海軍擁有14艘戰列艦,而本海軍則只有11艘,但是本海軍採取“雖然數量跟不上,可每一艘都當是鋭”的政策,它的平均單艘的標準排水量噸位都要更高。雙方的海軍排水量總噸位差別並不大。

以最新的涼州級和紀伊級對比,涼州級的單艘標準排水量是3。95萬英噸,而紀伊級的單艘標準排水量是4。26萬英噸。

在航母領域,本海軍5艘,中國海軍7艘。表面上差距不大,但是帝國7艘航母都是較為成的航母,不僅從一開始就是專門設計的航空母艦,在此之前還經過了兩艘航母試驗艦的充分實驗。在第一艘鎮遠號航母之外,其餘4艘是東北級航母。2艘是遠東級航母,遠東級兩艘航母是在東北級航母基礎上再次改進設計的新型號。

在東非戰爭期間,2艘東北級航母和鎮遠號航母都抵達了印度洋海域參戰,雖然未有真正意義上的海戰,但從遠距離的航海測驗中,已經證明同級別航母擔任護航航母是合適的,鎮遠號的航母擔任護航航母的效果並不是很好。

按照帝國海軍的規劃,東北級航母和遠東級航母都屬於主力航母,在和平時期相互扮演護航航母的角,而在戰爭時期則大量建造中輕型護航航母。

兩者的差別只有一點,那就是前者以戰鬥機、魚雷轟炸機為主,攻擊機和偵察機為輔助,而後者則是以戰鬥機為主,以偵察機為輔。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