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因為不清楚段祺瑞是否同意,宋彪就將段祺瑞從西北招了過來。
甘肅、陝西的人口在1883年之前的十年出現了大規模的減少,甘肅一省更是從一千五百萬人口驟降至六百餘萬,陝西、寧夏等省因為反覆廝殺和互殺,人口減少的同樣很厲害。
對於此時的帝國而言,倒是比清中後葉要好治理一些,實施一些安撫政策後,西北在這一段時間裏已經漸安定,並沒有太多事情,段祺瑞的工作也不多。
得到詔令,段祺瑞立刻就乘坐火車趕回京師。此時的他還真不知道後面會有如何離奇的事情即將發生。
段祺瑞回京之時已經是9月下旬,中東參謀局組建成型。各項工作都在緊張的開展中。
從1911年開始,帝國就一直在竭盡所能的支持遠東航運公司、上海輪船招商局、南洋航運公司和虞洽卿的江南航運公司擴充四大航運公司。從美國大量購船的同時也大量自造輪船,迫不及待的發展自造萬噸商船的產業鏈,即便如此,帝國的航運實力也還是不足以支撐帝國在海外大規模的用兵。
遠離本土萬里之遙在兩伊邊境開戰,而帝國的航運實力又很有限,那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盡力在伊朗和印度購買物資。減少遠洋航運的壓力。
這天下午,宋彪就將舒方信和蔣方震、傅良佐等人招到御書房,和他們商議補給的問題。
新華公司這兩年裏利用中英沒收在華資產的契機,通過特殊的渠道和德國協商。將德國禪臣洋行在歐洲的資產也買斷經營,再和上海的英籍猶太商人合作,將禪臣洋行在新加坡註冊為一家中英合資的洋行,作為殼子在歐洲大肆進行軍火貿易生意。
從去年開始,禪臣洋行就擴大了在伊朗和印度的貿易範圍,以預防各種意外情況,其中就包括最終在兩伊開戰的可能。
宋彪和蔣方震、舒方信等人算了一筆賬,如果派遣到伊朗的部隊在六十萬規模,整個戰爭期間,平均每個月都要保證30萬噸物資的輸送能力。遠東航運總公司和上海輪船招商局的能力是可以滿足的,但是非洲遠征軍和歐洲遠征軍的物資又如何保證,最後的問題是如果四大公司都調出來保障軍事物資的運輸,國內的海運行業怎麼辦,所有業務停擺嗎?
所以,除了槍械彈藥之外,其餘能在地方就地購買的物資都最好是就地採購。
幾個人正在商量之時,段祺瑞就已經到了宣政園,聽説他提前一天就到了。宋彪也是很高興的,就讓他直接進來覲見。
過了一會兒,段祺瑞進入御書房同宋彪躬身行禮道:“臣下段祺瑞見過皇上。”宋彪笑道:“你來的正好,這就要和你談幾件大事!”段祺瑞一聽這話自然高興,軍人能談什麼大事,尤其是這樣的光景裏,十之仈jiu還是派他出去領兵打仗,雖然他自己覺得能力有限,和新起來的這些年輕人不能比,可只要是同在帝黨一派了,他好歹也能講究一下資歷。
他當即答道:“只要皇上下令,臣下必當盡忠盡職,死而不惜。”宋彪和蔣方震他們一起笑出聲,道:“段司令好嚴肅啊,坐吧,不管是什麼事都要坐下來慢慢談嗎!”説着這番話,宋彪就讓韓麟去搬了一個椅子給段祺瑞,等段祺瑞再坐下來,他才説道:“段司令啊,我這一次想讓你去中東戰場當指揮官,其實我也是要去的,和西北的時候一樣,我給你當參謀長。”聽了這話,段祺瑞苦笑道:“皇上,臣下豈敢啊。只是皇上在西北之時説的
好,臣下也以為要好好動一番手,袖子卷好才知道啥也不用幹,真是…真是有點失望啊,畢竟臣下在西北也苦等了好些年,皇上這番輕易就解決了問題,讓臣下興嘆不已。”蔣方震糾正道:“段司令,這足以説明皇上乃是當今聖明賢君,舉重若輕,天大的事也能輕易解決,易如反掌。”段祺瑞也匆忙改口道:“皇上實乃聖明仁君。”宋彪卻道:“那番事究竟是怎麼回事,咱們就不提了,現在只説中東戰線之事。古人説,國雖強而好戰必亡,咱們也不是非要打仗,可我總説,經濟決定政治,政治決定軍事。目前帝國統計的新數據證明,帝國可供開發的有效耕地約在20億畝左右,最高可能達到22億畝。農業機械化是世界發展的一個大趨勢,看美國和德國就能清晰的覺察到這一點,如果我國有這麼多的耕地不斷機械化,所要消耗的石油資源是非常驚人,咱們這些年的勘探結果表明,中國和歐洲一樣都是缺乏石油資源的國家。而據估計,中東的石油資源可能比美國還要多。簡而言之,中國的農業要發展。國家要富強,農業機械化是必然之路,這就意味着帝國務必要有穩定的石油資源,我們要不遠萬里出兵奧斯曼帝國,為的就是石油,所以不管英國能給予多少價碼。這個仗是必打無疑。將軍一要不打無把握之仗,二要不打無準備之仗,什麼時候出兵開戰是以後的事,當務之急是要將準備工作做好。”聽了這番話。不管是舒方信,還是蔣方震、段祺瑞,大家都默默點頭稱是。
既然只有繼續出兵進攻同盟國,才能讓英國歸還香港,才能讓帝國穩定西南邊陲,那不如就打一個帝國必須要打的地方。
段祺瑞心裏有點忐忑,畢竟出兵距離太遠,只能靠海洋運輸進行補給,補給量又有限,就道:“唯一的問題還是太遠。一旦戰敗,連撤兵都很困難啊。”宋彪則道:“只要準備的充分,戰敗的概率還是很低的,關鍵就看我們能否準備的非常充分。奧斯曼帝國對波斯灣海峽還有比較強的控制力,這就進一步決定我們的戰爭補給是很艱難的。我的意思是儘量調整後勤工作,能在伊朗和印度採購的物資都在當地採購,比如説士兵的帳篷、軍糧、毯、禦寒服等等,難以採購的則能提前運輸的就先運輸過去,利用洋行和公司做掩護。先運到那邊再説吧。”舒方信道:“回稟皇上,公司這邊大體能
調兩百萬英鎊的經費在印度和伊朗收購軍需物資。”宋彪還是很滿意的點頭,兩百萬英鎊的開支不算多,但基本夠應付前期的一些開銷,武器彈藥還是要隨着士兵一起運輸過去。
“蔣方震在俄小心翼翼地提醒道:”皇上,您又要直接去遠離之外指揮三軍,是不是太危險了一點?”段祺瑞也覺得這樣很冒險,可不知該如何説,畢竟是遠在萬里之外調度百萬大軍,別説他段祺瑞本沒有這種能耐,就算是有,身為皇帝也不放心。
縱觀國內,其實大家都清楚如果真要打這一仗,恐怕真是非得皇帝御駕親征。
宋彪道:“沒有關係,我想過了,段祺瑞過去當司令員和前線指揮官,傅良佐和章亮元等人給他當參謀長,話是這麼説的,我另外化名安排一個參謀官的職務,暫時不公開我的身份,也不對外説明,等戰爭結束之後再説。”聽他這麼説了,大家心裏倒是安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