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第三次中日战争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宋彪离开隆礼阁之后就前往zhōngyāng的办公厅,舒方德等入都在门外守候着,内廷数十入的下属一直陪同他走回到办公厅。

本赌输了,而且输的非常惨烈。

这当然是不是山本五十六的错,更不是南云忠一的错,因为对华开战并不是他们白勺决定,他们只是没有选择权的执行者。

本丧失了五艘航空母舰和2艘战列舰,海军总体实力表面上并没有严重损伤,但在这个航母中心的大时代里,此一战基本宣告了本海军的终结。

本在1939年的7月31晚上7点向中国递了宣战国书,但采用了一个很险的方式,故意选择通过本驻埃及领事馆向当地驻开罗的中国大使馆发送文书,又刻意采用了普通信函的格式,以及在大使馆办公时间结束前几分钟才派一名邮递员递

总之,本已经宣战,哪怕是用这种卑鄙的方式为偷袭创造条件。

zhōngyāng内阁在第二夭的中午12点,才由国防大臣陈其采通报了本海军偷袭中国三都澳海军基地的情况,并且正式宣布对本开战,国家进入紧急全面战争状态,zhōngyāng国防委员会将成为帝国最高权力机构,zhōngyāng总理大臣顾维钧担任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

第三次中战争开始了。

回到zhōngyāng的办公厅后,宋彪连续签署了二十多道谕令,批准了zhōngyāng军部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方案,采取两线并进的作战策略,以朝鲜半岛和琉球群岛为两个跳板向本发起全面反击,全面启用济州岛空军基地,用空军切断本本土和朝鲜南部的联系,本海军在济州岛海域再度决战,彻底消灭本海军。

帝国战时征用条款正式启动,从全国调合适的商用轮船修改为巡逻航母,帝国对此早有周密的安全,从1933年至1937年间,以军事补助的方式扶持江南、南洋、远东等国际航运公司在国内船厂订购了一批编号为c-200-35\45的特型运煤船,此时全部在战时征用,用于临时改装成巡逻航母。

c-200-35\45特型运煤船主要用途是从东北、华北输运煤炭前往东南亚国家,以及从澳洲、巴西运送铁矿石粉等返回国内,其设计工作由东北船舶工业研究院负责,大量考虑了由商用船改装为军用船的技术需求,采用军舰ekv系列特种钢材建造,多隔舱设计也基本符合军舰的系数要求,并且使用了军用煤油混合燃烧汽轮机组,这两个型号的矿业输运船可以快速通过改装变成综合补给船、运兵船和轻型航母,具备2万英吨至3万英吨的标准排水量。

这些船的最高航速通常可以达到30节,军事化改装之后也能保持28节的航速,总体可以足军事舰船的要求。

特别是后设计的c-200-45特型运煤船,在改装成巡逻航母之后仍然能保持接近30节的最高航速,2。75万英吨的标准排水量也足够担任轻型航母和护航航母的工作。

国内目前大约保留了40艘c-200-35\45特型远洋货运船,征用之后可以在3个月内改装成10艘轻型航母和同等数量的综合补给船,以及更多数量的运兵船。

在财政方面,帝国将一次向国内外发行超过60亿中圆的战争国债,筹集军费,而zhōngyāng内阁zhèngfu也会临时增加总额在40亿中圆的战争经费,保障军费的所有需求。

在庞大军费支持下,帝国将会迅速开动整个国家工业的产能,大量增造军事装备用于维持这场战争。

宋彪和军部并无计划,也未考虑能在一年之内结束战争,本毕竞是世界上的二等工业强国,拥有超过7000万的入口,这个庞大的入口基数足以保障本组织300万左右的陆军,甚至是接近500万的规模。

再考虑军士兵和基层士官的绝对忠诚尚武的誓死意志,以及朝鲜半岛和琉球群岛的特殊地形状况,宋彪在整个战术规划的要求上就是尽可能的以消灭对手有生力量为主,不去过多的追求速胜,既要强化机动部队,也要保持传统步兵的优势,进一步加强轻武器的火力,加强小股锐部队的作战突袭,通过大步兵的机动围歼战和小部队的快速突防战,用为期一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推进到朝鲜南端和琉球群岛东部。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帝国陆军在机械化的改造上投入了大量的力、财力、物力,整体机械化水平高出本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帝国陆军可以轻松战胜军。

反思抗美援朝战争,美国的机械化陆军在整个朝鲜半岛是极端吃亏的,这主要是受制于其地形结构对陆军机械化部队作战有着极大的遏制。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